知识库与软件

网络带宽解疑

文档编号:349
浏览:6163 评分:64
最后更新于:2009-06-02

1.经常有人咨询:我的网络接入带宽为2M,而我下载速度只能达到100多K,还不到250K,根本达不到2M,肯定是你们的设备问题导致。对此不得不寒一把,在这里简单阐述一下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。

    通常运行商告诉我们的单位为bits/s,2M表示最大下载速度能达到为2M bits/s,而一般下载工具上所显示的单位B/s.
这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:
1B/s = 8 bits/s
1K B/s = 8K bits/s
那么2M bit/s=2*1024K bits/s=256K Bytes/s简写256K B/s
 
2.说到这,可能有人问了,我的带宽是2M bits/s,应该能到达到256K Bytes/s吧,为什么连250K Bytes/s都不到呢?
下面来简单解释一下这个原因。大多数时候,下载的速度达到200K左右就已经很不错了,这个是用BT或者迅雷等P2P软件测试的。带宽利用率在70%-80%左右,这个是正常现象,因为从服务器端到你个人用户端的网络状况由于拥堵情况不同,还有传输的距离等等原因,会产生损耗,这个耗损率可大可小的,最理想的是在实验室里面,可以达到1%以下,甚至是0.1%以下。
 
3.这里可能又有人问,就算我们的线路为200KB/s,那我下载个2000KB的mp3文件为什么所花的时间远远不止10秒钟时间?
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下以太网的帧结构,整个以太网的帧结构为:
帧空隙(12个字节)、前导码(7字节)、帧起始定界符(1字节)、目的MAC地址(6字节)、源MAC地址(6字节)、类型(2字节)、数据(46~1500字节)、帧校验序列(4字节)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以太网数据帧(一般情况下所述的帧从目的MAC地址开始到帧校验序列结束)。
若是一个TCP类型的数据包,还要去掉20字节的IP头(无选项)和20字节TCP头(无选项),若以一个以太网上的最小帧64字节(不包含帧间隙、前导码和起始界定符),那么其中所能承载的实际数据大小为64-6-6-2-4-20-20=6字节,这样一个数据包最多只能承载6个字节的数据,而不是64字节数据,实际使用率仅占6/84*100%=7.14%(其中还应去除三步握手等所产生的控制信息等数据)。而我们所见的下载软件通常所统计的信息为帧部分占76.19%(以64字节数据包为例:64/84*100%=76.19%),故达到理想的速度实际上需要远大于理论的传输速度。这也是为什么2000KB文件使用200KB/s的带宽无法在10秒内传输完毕的原因。
同理100M的交换机,指的速度为100000000bits/s,换算后约为11.921MB/s,而并不是100*1024*1024bits/s=104857600bits/s=12.5MB/s。就算以100000000bits/s计算,也不可能在一秒内传完100M的数据(100M数据以100*1024*1024 Bytes计算——注意单位Windows内是以Bytes计算),更何况还要去除前面所述的初始化连接等信息内容。
 
 

   2024 ©上海艾泰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37453号-1

   

      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579号